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共收到稅費返還4689億元,同比增加162%。今年以來,我國實施了包括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在內的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業內人士分析,隨著稅費支持政策紅利釋放,A股上市公司的現金流壓力有所緩解,預計會對其下半年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制圖:董曼瑤
稅收支持,上市公司業績保持增長態勢
8月31日,A股上市公司2022年半年報披露收官,上海、深圳、北京證券交易所482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半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4.54萬億元,同比增長9.24%,占GDP的比重進一步擴大;實現凈利潤3.25萬億元,同比增長3.19%,第一、第二季度增速分別為5.49%、1.16%。業內人士表示,盡管上半年受到疫情反復、國際形勢變幻等超預期因素影響,A股上市公司經營業績依然保持增長態勢,充分體現出我國上市公司的發展韌性。
A股上市公司在業績持續增長的同時,整體盈利質量也有所提升,主要體現在現金流方面。據Wind統計,2022年上半年,約六成A股上市公司實現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入。國家稅務總局稅務干部學院教授高金平分析,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現金流有所改善,我國實施的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等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發布的數據印證了這一觀點——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共收到稅費返還4689億元,同比增加162%。
今年我國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公共交通運輸服務收入免征增值稅等34項政策。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的特點——既有階段性措施,又有制度性安排;既有減免政策,又有緩繳、退稅措施;既有普遍適用的減負政策,又有特定領域專項幫扶措施;既有延續性安排,又有新增部署;既有中央統一實施的政策,又有地方依法自主實施的措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在為市場主體紓困解難、提振上市公司發展信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高金平說。
退稅增加,實體企業營業收入持續提升
從上市公司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經濟呈現脫虛向實的良好態勢。據統計,自2021年第一季度起,實體企業營業收入增速持續高于金融類公司。2022年上半年,A股非金融類上市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和凈利潤29.23萬億元、1.95萬億元,同比增長10.89%、4.55%,均高于A股全部上市公司的增速水平。
分析各行業財務狀況同樣可以得出這一結論。2022年上半年,煤炭油氣、基礎化工、動力電池原料、新能源行業等從事實體經濟的A股上市公司增長迅猛。Wind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在營業收入增速方面,電力設備行業、石油石化行業、煤炭行業、基礎化工行業和有色金屬行業排在前五位,同比增速均達到20%以上;在凈利潤增速方面,煤炭行業、有色金屬行業和電力設備行業位列前三,其中煤炭行業凈利潤額較去年同期增長96.66%。
記者梳理上市公司半年報發現,多家從事實體經濟的A股上市公司,從不同角度披露了取得增值稅留抵退稅款的情況。比如,內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在半年報的其他補充資料部分披露,由于本期收到的留抵退稅款顯著增加,2022年上半年企業“收到的稅費返還”項目的期末余額比期初余額增長了5406.71%;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半年報披露,公司將用好用足有利政策作為提升管理能力的手段之一,累計爭取了17.66億元的增值稅留抵退稅款;華映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半年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增長728.14%,主要原因就是收到增值稅存量留抵退稅款。
受疫情反復等因素影響,我國部分實體類A股上市公司近些年面臨較大資金壓力。北京易瑾稅務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孫彥民分析,上市公司收到增值稅留抵退稅款,對其損益不會直接產生影響,但是對改善其現金流產生積極影響。收到留抵退稅款后,上市公司將資金用于償還債務、擴大生產、技術研發、支付薪酬等,不僅可以緩解企業自身的資金壓力,而且能夠降低其綜合運營成本,實際上相當于增加企業業績。
優惠激發,企業研發逐步形成良性循環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平均研發支出營收占比1.69%。其中,科創板、創業板與北交所公司研發強度分別為8.62%、4.82%、4.58%,市場“含科量”顯著提升。
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創業板公司研發強度不斷提高,研發投入金額合計732.76億元,同比增長24.07%。其中,寧德時代、邁瑞醫療和藍思科技等6家公司研發投入超過10億元。在科創板,上市公司加快推進自主創新,今年上半年研發投入金額合計達460.54億元,同比增長20%,合計新增發明專利超4800余項,平均每家公司擁有發明專利數達120項。北交所上市公司發揮專精特新優勢,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今年上半年研發支出共計19.67億元,同比增長32.77%,15家公司研發強度超10%,平均研發人員數量達155人。
科技創新能力是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上市公司保持高成長性的重要基石。為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我國出臺了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軟件和集成電路企業“兩免三減半”所得稅優惠、科技成果轉化稅收優惠等一系列稅收支持政策。高金平表示,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我國目前已經形成鏈條式稅收優惠政策體系,有助于激活萬千蘊藏無窮創造力的市場“細胞”,助推科技創新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今年2月成功登陸上交所主板的浙江比依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科技創新稅收優惠政策的受益者。據比依股份財務部門統計,2022年上半年,企業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優惠稅率繳納稅款的優惠政策,減免企業所得稅800余萬元,2021年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5400多萬元。比依股份財務負責人謝立鋒告訴記者,在稅收優惠政策激勵下,企業形成了“研發投入—稅收優惠—研發投入”的良性循環,產品不斷創新迭代,國內外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
注重合規,建立稅務風險長效管理機制
基于“還權還責于納稅人”的工作理念,我國部分稅收優惠通過納稅人“自行判別、申報享受、相關資料留存備查”的方式辦理。根據《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事項辦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23號),企業對優惠事項留存備查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承擔法律責任。同時,企業享受優惠事項后發現其不符合優惠事項規定條件的,應當依法及時自行調整并補繳稅款及滯納金。“這意味著企業在依法享受稅收優惠的同時,也負有如實申報、接受監督和檢查的義務——這對企業稅務工作的合規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高金平說。
近年來,上市公司稅收優惠享受情況愈發受到監管部門的關注,上市公司誤享稅收優惠政策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某從事水電、風電、光伏發電業務的上市公司,因將不符合條件的收入計入“三免三減半”所得稅減免優惠范圍而補繳了稅款。
由于常年從事上市公司稅收管理和服務工作,國家稅務總局余姚市稅務局稅政二科科長楊敏虹對上市公司享受稅收優惠的準確性和合規性非常關注。她提醒上市公司,根據相關稅收政策規定,增值稅留抵退稅、高新技術企業稅率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軟件企業增值稅即征即退等稅收優惠政策有著嚴格的適用條件和范圍。上市公司在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時,需準確判斷自身情況是否滿足政策適用條件。如果企業因生產經營變化,出現無法滿足稅收優惠政策適用條件的情況,需要及時作出調整,避免引發稅務風險。
孫彥民建議上市公司,將稅收優惠管理作為日常稅務管理的重點工作,建立稅務風險長效管理機制,定期梳理企業在享受稅收優惠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合規風險,對于典型、普遍和可能產生較嚴重后果的風險,及時發布預警,確保企業用足用好稅收優惠政策。
楊敏虹同時提醒上市公司關注享受稅收優惠的可持續性。舉例來說,上市公司在享受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時,需要結合企業實際盈利情況作出合理選擇。對科創類上市公司來說,如果短期內無法實現盈利,適用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將進一步擴大虧損面,可能導致企業虧損無法在稅法規定期限內完全彌補。“建議上市公司根據自身情況,統籌考量稅收優惠給企業帶來的持續性經濟效益,以長遠視角合理選擇可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楊敏虹說。
明碼標價支付及信息安全
服務出問題全程跟進
報賬出錯100%全額賠付
讓您的財產安全又保密
服務全程進行信息化監控